昨晚,西边君来电话,说县内有一条新开辟的户外路线——五盘防火道。那里海拔高,山路陡,新鲜又刺激,富有挑战性,问我愿意一试否?我说,你知道的,我喜好新奇与历险,只要是你敢去的地方,我岂甘落后!电话那头,西边君笑了。西边君本姓陈,当地人自报姓氏时,为区别陈、程不分,常常这样说“姓陈,耳东陈,东边挂锄头”。陈君写作署名时,幽默地反其意取了个“西边挂锄头”的网名,于是大家调侃他为西边君。自从今年三月,我偶然加入西边君麾下,与驴友们进行了一次户外热身,便开始关注这项运动。以后又去了几次,渐渐上了瘾,自然而然成了户外活跃分子。西边君属兔,小我一岁。我们之所以投缘,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句老话的应验。两人志趣相近,爱好相同,都喜欢看书,热爱文字,兴之所致,不时提笔涂鸦,在报上常与读者混个面儿熟,对外部世界的认知也差不多,一来二去就走得近了。
今早,当时针指向7:18,我们就出发了。图吉利,是人们的微妙心理;赶时间,是当时的真实想法。小小的面包车里,连司机一共十个人,塞得像沙丁鱼,满满当当的。司机一踩油门,小车像一阵风,快速掠过新宁县城,盘桓几十里乡道,七弯八拐地,向着目标进发。中途翻过“八峒晴岚”的潘家坳,便进入此次户外徒步的地盘。一个多小时后,司机一点刹车,面包车就稳稳地停靠在麻林乡三水村的白岩水民居前。
我们此次徒步的麻林乡,是县内的两个少数民族瑶族乡之一。方圆18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000余米,属典型的高寒山区。全乡近一万三千人,是瑶汉杂居地区,瑶族同胞占90%以上。清道光年间,官府豪强相互勾结,肆意欺压百姓,引起广大瑶民的强烈愤恨。为了反抗封建统治,这里涌现了雷再浩、蓝正樽等仁人志士,揭竿而起,高举义旗。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虽然被镇压,却动摇了反动统治阶级的根基。麻林乡遍地生长的楠竹,如同刀枪般挺立,昭示着瑶民们坚韧不拔的品性。由于地势高,山路陡,这里交通落后,解放后的瑶乡经济仍很落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瑶乡,国家推行退耕还林政策,瑶民们在当地林业部门指导下,紧跟形势,植树造林,山山岭岭披上了绿装,瑶乡生态得到根本性改观。为了防止不可预见的山林火灾,前些年,在林业部门的规划与指导下,开辟了这条森林防火道,辖域近百平方公里。
大家从面包车上鱼贯而出,稍整行装,便精神抖擞地开始了五盘防火道的登山之旅。我们沿着简易土路,踩着山石,伴着淙淙水声,溯溪而上。越往上走,路就变得陡窄起来,行至半山腰,山路隐而不见,只好寻找能落脚的地方,一步步向上攀登。户外达人老李,手捏着GPS定位的手机,一马当先走在前面。在他的带领下,一行人钻山林,淌溪水,拨荆刺,劈枯枝,躬身而上,费时一个多小时,走出密密丛林,终于抵达防火道的起点。
一行人长嘘一口气,伸伸腿脚,散坐于防火道的一棵大板栗树下,整理行装。防火道,顾名思义就是人们出于未雨绸缪的目的,将事先划定线路上的大小树木悉数伐掉,形成一道控制火魔的防线,阻止森林火灾。我们今天走的这条防火道,两旁长着极葱翠的树木,像一排排哨兵挺立。有知情驴友说,这种常绿乔木,学名叫“高山木荷”,树干挺拔,叶片圆润,树形很好看。当火魔肆虐,火焰舐到木荷树时,树叶虽被燃烧得噼啪作响,可就是引燃不了,火魔到此却步。
据了解,防火道的宽度亦有讲究,一般以山上最高树木的两倍计算确定,我们今天行走的这条防火道,估测足有15米宽。山道随山势蜿蜒,那情形仿佛一位看不见的理发大师,持着一把巨大的推剪,向着茂密的森林推过去,所过之处形成一条草木不生的空旷大道,我们就沿着这一条大道,一路向前。当众人气喘吁吁地爬完几个小斜坡,一堵高大的截面,像一面镜子悬在面前,其垂直程度莫说90度,至少也有75度,中间有水流冲涮过的沟痕。老李见此,也不言语,提神、屏气、铆劲,蹭蹭蹭,猿猴一般敏捷,三下二下,眨眼间就登上坡顶。一见之下,我陡然来了精神,紧走几步,接踵而上。才走了小半截,感觉坡度越来越陡,简直无处安脚。西边君见状急得在后面大喊:H哥,停下快停下,往左快往左,别冒险!我闻言犹疑起来。向上吧,很有挑战性,但的确太陡峭了,立足不稳时,极有可能直线滚落几十米。想起行前告诫自己的:户外活动时,涉险而勿冒险,猎奇而不添堵。既要保护自己,更要顾及众人!一念至此,虽心有不甘,我还是听从劝告,侧过身子,小心翼翼地迈步,挪到左边有树木的地方,攀着树枝,一步一步向更高处爬去。
站在通往五盘防火道顶峰的斜坡上,展望大气磅礴、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座座青山紧相连,一朵朵白云绕山间”,众人挥杖指点之际,有悠扬的歌声穿越渺远时空,穿透云端,自天际随清风轻轻飘来,诠释着眼前美景,雀跃着我们的心情。你看你看,俯瞰连绵起伏的群峰,陡峻雄奇,蜿蜒起伏的防火道很有个性,我们仿佛站在微缩的作战沙盘面前,霎时顿生“君临天下”的豪情。遥望左前方,风雨殿风车群挺立山头,风叶不停转动,有若仙女舞动着长长水袖;麻林水库静静地躺在群山之中,水波不兴,白光一片,恰似白色珍珠镶嵌在绿色大地;万字寨、界富山遥遥相对,拔地指天,巍峨雄峻,气势磅礴;而世外桃源般的五盘村就被大山揽入怀抱,民居散布在山腰山脚,村子远离尘嚣,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
位于大山皱褶里的五盘村,其附近的五条山脉高峻陡峭,像五条盘踞的巨龙。像其他瑶族同胞一样,这里的村民尊崇先祖盘王。据史记载,盘王本是平王身边的龙犬,因杀敌立功,被封到南京十宝殿做王,起名盘瓠,在一块名为“千家峒”的肥沃土地上安居乐业,育有六男六女。盘瓠的后裔分布广,支系多。散布在八峒瑶山的瑶民,将农历十月十六日定为盘王节,将居住地乡民按支系划分,于是便有了五盘之说。瑶胞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与世隔绝的生活。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也有人说,很久很久以前,一位须眉皆白、长髯飘飘的老翁,某一天游历至此,大赞山水奇美之时,教村里后生们下五子棋。他事先立了个规矩:每天下棋五盘,任凭人怎么恳求,只以下五盘为限。如此,这老头在村里呆了半个月,在一个清晨悄然离去。后来村民幡然醒悟,这仙风道骨的老者,实为隐姓埋名的高人。自此,五盘之名就传开了。
在海天一色的大海边旅行,沐海风观椰林,逐浪花印足迹,心旷神怡,那是一种难得的福份。而在高山大岭徒步,一路向前,挥汗如雨,却最能考量团队精神,检测体能与耐力,岂非一般人能所为。一路行来,山风殷勤跟随我们,白云在脚下涌动,满眼都是白绿之色。白者莹白,那是轻巧若棉的白云;绿者翠绿,那是满坑满谷的山林。白绿相间中,色彩十分鲜明。云海横掠山谷,就在眼皮底下流动。我们有幸看到一个宛如电影镜头的画面:分布于山脊两边的一团轻云,似一对久别恋人,在山风的簇拥下,迫不及待地扑向对方,急切拥抱,忘情热吻,缠绵之际互相融为一体,最后分不清你我。那一刻,“风云际会”词语一闪而至,跳入我脑际。《周易》云:云从龙,虎从风,圣人作万物睹。现实中的风云,是指难得的好机会,际会就是遇合。比喻有能力的人遇上好机会。而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自然奇观,是对引伸之义的一种注解。文友醉风吟是位钟情古诗词的人,见此情景,他略加沉思,信口吟哦道:“功名事业本由天,不须挂念意悬悬。若问中间迟与速,风云际会在眼前。”抚掌而乐,言之妙哉!
五盘防火道的最高处叫大尖峰,海拔1670米。接近山顶一棵遭雷电劈而枯死的松树,立于道中,像一根路标引领着众人向顶峰攀登。在距离山顶还有100米时,天色一下子暗淡下来,我转身侧望风雨殿群峰时,发现那里正悬挂着一帘雨幕,雨挟风势,迅速向我们这边推进。我心下一急,不由得加快步伐,向同伴呼喊:木子今,快快快,帮个忙,快帮我把新雨衣打开!叫木子今的美女,本名李琴,取网名时,她将本人姓名中的笔画拆分,于是有了这新颖别致,易被人记住的名字。闻我所呼,木子今收住脚步,与我一道麻利地拉开锁链,打开雨衣。刚披挂好,豆大的雨点急骤地打在身上,恰似漫天的银豆子从天倾倒,欢快地打在我身上。山风呼呼,雨点激越,那橙色的雨衣,在雨幕中开成一朵艳丽的花。雨点虽大,落在身上,却一点也不感觉到凉,反而有种很快慰的愉悦感!大雨中,人影绰绰,有种诗意的朦胧。
站在高山之巅,山风呼呼,空气清新湿润,五脏六腑通体舒畅。人们在山顶尽情接受着风雨的洗礼,过了好一阵才陆续往岭下走。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此话信然。因为路陡得像竖着的梯子,不免让人提心吊胆,稍有闪失,就会变成一块圆溜溜的石头,顺坡滚下。我们不敢走路中央,而是移步路边抓住树枝,把脚探下去,踩牢后再小心翼翼地把身子放下来,如此者三,直到走到一块平地,才放下心来。
在山际行走,实际就是上坡下岭的重复,将一座又一座山峰征服。当然,徒步的过程,增添疲劳,考验耐力,更兼有途中惊喜。那清亮的鸟鸣,那随风摇曳的格桑花无不悦耳、养眼,还有那一路上插科打诨的段子,莫不令人捧腹之余,缓释疲惫,催快了步伐!终于,在翻过几座山头后,雨点渐小,最后偃旗息鼓了。
我们这支户外小分队的组织者是梅子,大家戏称“媒婆”,每次行走的路线选定以及人员召集均靠她运筹。途中,她一马当先,在前头引导,逢山开路,遇水跨涧,不时对同伴用眼神鼓励,用言语催动,给人一种主心骨的感觉; 而叫春妹的女郎,是户外队伍中的活跃分子,她至始至终面带微笑,途中遇到一块突兀的岩石,她总是运动灵巧的身子,碎步前进,越过众人,站在石上,回过头来,笑吟吟地伸出“剪刀手”,向大伙致意; 内向的小姚,则像一朵沉静的芙蓉花,言语不多,与她搭话,也只是简短的回答。整个徒步过程,随大伙步履,或徐缓或疾行,从未落下。巾帼不让须眉,她们是九人团队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时钟指向12:20,经过几个小时不停歇的奔走,肚子也开始唱空城计了。大家口头商定后,在一个小山包上吃路餐。于是众人从背包里取出囊中之物。食品丰富多样:有“闷烧杯”装的米饭、有巧手煎的燕子花粑粑、有松软的米糕、有油炸的芝麻砣等等,大家分而食之,吃得有糍有味,香甜爽口。能量得到补充,疲劳感一扫而光!
现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成为从上至下的共识。保护绿水青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资源,既是国策,也是民众矢志追求的目标。作为环保志愿者,西边君有着一种职业本能,此次他将众人用完餐后的粽叶、糖纸悄悄收集拢来,放入随身的垃圾收纳袋,一起带下山去。
后一段路程,由于不再往上爬高山,就显得轻松多了。联想到过去“交通基本靠走,信息基本靠吼”的年代,世世代代生活在大山的瑶族老乡们,有很大一部分人一生终老林泉,从未出过远门,大家颇为感慨。途中,在司法部门工作的蒋所长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麻林乡某人,30多年前应征入伍去云南戍边,在部队附近遇到一位漂亮女子。郎有情妹有意,两人互生情愫,后来兵哥哥退伍回乡,那女子决意随郎君返乡。路上辗转三四天后,谁料竟走入这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大山深处。那女子始未料及,悔意顿生,哀哀地哭了三天三夜。一生将沦为大山婆的她,心有不甘,苦楚满腹,无处倾诉,最后无奈地接受了无情的现实。她先后诞下二个儿子,成为丈夫传宗接代的工具。故事引人入胜,让人太息、唏嘘。未料小蒋话锋一转,故事的结局出人意料,闻之顿生一丝暖意。话说那嫁入大山的母亲,自知一时无法走出大山,久之内心不再狂躁,无奈认命之际,把全副身心倾注家庭,相夫教子。她所生的两个儿子非常乖巧,聪明伶俐,读书十分用功,长大后竟双双考上大学,到北京念书,最终走出了大山。故事前后对比,也许是冥冥中使然吧。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说交通吧,水泥公路如巨龙般在瑶乡的崇山峻岭间绕行,出行不再是伤心的难题。我想,那位嫁到瑶乡的母亲,几十年后回家省亲,当是“万里关山一日还”!
在五盘,我们还看到,树木的生长因海拔高度不同,种群的繁衍与生长就大不一样,山顶是杉松的世界,山腰与山脚就是翠竹的海洋。空气湿润清新,满眼翠绿,在这样的背景下行走,无疑就进行了洗眼洗肺洗心的有氧运动。
下午一点过后,云雾渐渐散开,太阳从云层钻出来,放射出万道光芒。站在山脊,可望见界富山新建的民居,离此不远就是著名的“植物熊猫”银杉的群落。
曾有人对户外运动有微词,说它挑战极限虽好,但自虐的成分颇多。我却不以为然。走出狭窄小天地,投身绿色大自然,开阔视野,野蛮体魂,文明精神,有何不可?非但如此,我辈人更应当奉为圭臬。
风雨兼程走五盘,指点江山抒豪情,在神奇山水间留下我们亲历的足迹,那是值得骄傲与自豪的!
来源:红网新宁站
作者:车晓浩
编辑:redcloud
本文为新宁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www.xnrongmei.com.cn/content/2019/07/15/10573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