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打开手机,浏览微信,已成为我们生活的新常态。
只要一打开微信,一条条诸如《我是湖南,你们都闪开》《湖南最神秘的地方,叫湘西》《2016,湖南将取代香港》等微信,深深地抓住你的眼球,强烈吸引你打开,并一口气把它看完。这些微信的点击量都是数十万上百万之多,点赞的、分享的、收藏的、转发的,应接不暇。人们都在关注这些微信是从哪里发出的,原来,这些微信都出自一个叫“大湘西”的平台,而平台的创办者,是我的老乡,一个叫阳明明的文学青年。
认识阳明明,是六七年前的事。那时我还在湘西,省里一家大媒体驻湘西的一个新闻采访机构。他从吉首大学师范学院毕业后,在一个基层派出所工作。在老乡的介绍下,我们认识了。
中高个子,瘦长身材,清秀的眉宇间透出一股书卷气。他1985年出生于新宁清江桥,那是一个山清水秀的鱼米之乡。在吉大师院上学时,就已经显露出他的文学才华,先后担任文昌阁文学社、西楚地文学社主编,主编学生刊物《文昌阁》《西楚文学》和《一代人》,发表了小说、诗歌若干,在校园小有才名,并自印诗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滚》等,诗歌曾入选《2006年中国新诗年鉴》等选本。2006年,又有《阳明明诗集》面世,是一个创作十分勤奋的青年作者。毕业后,发挥自己的专长,在单位搞宣传,先后创办和主编《新区警务》《地标•吉首建筑》等内刊,成为业内的标杆。工作之余,没有放弃创作,不时有小说发表,作品散见于《花城》《青年文学》《山花》《文学界》等刊物。
自那以后,我们不常见面,曾听说他因为工作出色,派出所准备安排一个事业编制,前提是要他先把户口迁移过来。这时,他犹豫了,故乡是一个山美水美的地方,一旦把户籍迁走了,心中觉得不舍。于是,放弃了事业编制。后来又被聘请到建设部门,成为一名办公室职员。这样过了两年,又被指派到新成立的建筑业协会开展工作,一年后机缘巧合,他辞职下海了。期间,著有长篇小说2部,中短篇小说近100万字,诗歌若干。2013年,著作《湘西最后的古村落》也由花城出版社出版发行,成了一个青年作家。
其后,他注册成立吉首市启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随着微信的出现,2014年2月,他创建了“吉首启明文化”微信公众平台,开始做微信。多年的湖湘文化积淀,加上对湘西的了解,使他运行起微信来,如鱼得水,其制作水平和点击量,始终在同行业名列前茅,成为湘西州最著名的微信平台之一。2015年1月1日,“吉首启明文化”正始更名为“大湘西”微信公众平台,更是如虎添翼,做得风生水起。
目前,“大湘西”已成为湖南省优质原创性地方新媒体平台,多次排列全省前十位,乃至全省第一位。平台以大湘西为出发点,辐射全湖南,旨在传播湖南好声音、拓展湘西大视野。至今,“大湘西”访问量保持在平均每天5万人次左右,且已产生微信公众平台能显示的最高阅读量100000+图文15条,单篇最高阅读量达200多万。
“吉首启明文化”和“大湘西”微信平台自运营以来,还承办了多项大型活动,像“神秘湘西•最美建筑”、“首届矮寨千人跨年帐篷节”、“首届湘西黄金茶国际品茶节”等等,经过他们团队全程策划、承办,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等众多媒体前往采访报道,不仅提高了知名度,也扩大了产品的销售,得到主办单位和地方政府的高度赞扬。
微信虽然是一个新生事物,但一运行,就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同,甚至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据统计,现在微信的总用户数已达6亿,其中,国内用户5亿,海外1亿,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超过20多种语言。各品牌的微信公众账号总数已经超过1000万个。能在这么多的公众账号中做出有影响的公众平台,是很不容易的。
一个小小的“大湘西”微信平台,不仅在国内影响很大,还在欧美、日本、非洲等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
记得有一天,我看到该平台发布了一则“寻亲启示”,已经入籍北欧爱尔兰的潘建华女士,祖籍是湖南沅陵人,在湖南仍有她的亲人。她通过“大湘西”微信平台寻找她50多年未见的亲人。潘女士在启示中介绍:吉首市里有我的亲叔叔,名字叫潘兴鲁,文革年代就职于市政府,我有记忆的是,能记住他两个孩子的名字,一个儿子叫潘存湘,一个女儿的名字叫潘存芝。现在年龄应该在56和60岁之间。我们的老家是沅陵的,我们有50多年没见面了,还是少年时候见过。我十分想念他们,你们能帮我找到吗?
看完这则消息,我立即给阳明明回复,潘兴鲁先生我认识,原湘西州发改委主任,已退休多年,前几年因病去世了。他有一个儿媳在州发改委工作,你们可以直接联系她。
在微信上,很多热心人也帮助提供地址、电话,结果只有半个小时,潘建华女士就与潘兴鲁的儿女联系上了。远隔重洋,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找到亲人,这就是微信的力量。意外的惊喜,使潘建华女士感慨万千,对“大湘西”微信平台充满感激之情。
还有在澳大利亚的湘西籍华人,看了“大湘西”编发的各种微信,专门留言:“我是湘西人,离开湘西近30年,现暂居澳洲悉尼。从一位凤凰友人发来的文章中,得知大湘西,深感欣慰!谢谢你们的努力,让我这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有了直观的寄托。我会时时关注你们的!”并发来许多澳大利亚的图片。
一个居住美国纽约的国民党将军后裔,他父亲曾经参加过湘西会战,希望“大湘西”帮助查找湘西会战的一些资料,并报道一下他父亲在湘西会战时的事迹。
小小的微信,不仅连接着五湖四海,串起了乡情、亲情,还时刻报道着湖南的最新声音。《古代湖南是蛮荒之地?10件事证明你错了》《历史与现状,湖南人该何去何从?》《亲爱的,你要是累了,我陪你回湖南》《湖南,请道歉!》等等,最近,这些微信文章十分红火,其中,《湖南,请道歉!》点击量突破200多万。“大湘西”火了,阳明明火了……
但这个把微信做得十分红火的年轻人,深感到肩上的责任,他需要再接再厉,把“大湘西”推上更高的台阶!
来源:中国崀山网
作者:范诚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