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00亩脐橙园、150亩水稻制种、120亩大棚蔬菜和近百亩香芋,形成规模产业,富了一村百姓,美了一方土地。
飞仙桥乡黄河村的党员和村民说:“我们村能有今天,离不开好支书唐吉龙!”
一
年届五旬的唐吉龙, 2008年村级换届担任村支书村主任。唐吉龙的党龄只有十几年,但抓党支部建设却深谋远虑。他两届连任4年来,送培入党积极分子10名,吸收预备党员2名。2008年以前发展的预备党员,有多人没有及时转正。唐吉龙切实把握各人情况,鼓励他们发扬成绩,改正缺点,按党章规定为5人办妥了转正手续。3组组长李长栋,做事积极,处事公道,唐吉龙给予重点培养,为党支部增添新鲜血液。大专毕业生杨成,回村半年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村民口碑皆好,唐吉龙推荐他参加县委建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现在,黄河村有党员52人,其中20岁至45岁的青壮年党员人数过半。经唐吉龙一班人的持续努力,村党支部已建成村民心目中的战斗堡垒,在经济建设和社会活动中,党员们个个都是排头兵。
二
2011年,按照乡党委政府“建成全乡最大的双季稻种植示范村”的要求,黄河村完成双季面积850亩,成为全县10个标本村的佼佼者。为解决种田缺劳力之困,以唐吉龙为副理事长的农业机构化合作社迅速建成,拥有耕整机4台、收割机7台、插秧机2台,发展粮食生产的一支铁军活跃在飞仙大田垅。进入2012年,少数村民种双季稻想打“退堂鼓”。唐吉龙抢在前头做工作,帮助已经购买中稻种的村民及时调回早稻种。一村民因车祸2亩多水田根苗未插,唐吉龙又叫上车替他从全乡集中育秧基地运回早稻秧苗,保障全村如数完成乡政府下达的双季稻种植任务。
黄河村是飞仙桥乡脐橙生产大户,2011年产果超过1000万斤,扣除价格走低和成本因素,全村人均单项纯收入仍然接近2000元。今年,唐吉龙带领村支两委抓脐橙品改,抓新技术推广,还要抓市场销售,眼下又在为脐橙加工储存进行招商,力争脐橙产业再上新台阶。
近几年来,唐吉龙一直注重调整产业结构。本村农民阳飞在外地发展绿色种植颇有成就,唐吉龙多次找他做工作,并帮助签好用地租赁合同,让阳飞在村内发展大棚蔬菜120亩,40多位村民在家门口为阳飞打工。
三
飞仙桥乡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是县委、县政府的工作示范点,“任务重,贡献大,矛盾多”,黄河村一时也小有“蛮气”。2011年,领全县乡镇之先的自来水项目工程和乡中心医院建设工程全都落户黄河村,作为工程副指挥长的唐吉龙被推上了调处矛盾的风口浪尖。去年初冬的一天,本村一、二组十几位村民一同“上访”唐吉龙家,将自来水厂16000人用水同400多亩稻田灌溉的矛盾推置在唐吉龙面前。唐吉龙既要顾全大局,又要兼顾村民利益,经乡党委、人大、政府同意,向村民作出了“不干死一蔸禾”的书面承诺,凭借一个共产党员的义务和责任理顺村民心态,保障两大民生工程顺利推进。
经年累月同矛盾和纠纷打交道的唐吉龙,“将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是他的切身体验。今年4月,本村一女青年与本乡一男青年相处时意外亡故,很可能酿成最令人头痛的“婚命案”。唐吉龙知情后,在驻村干部的协助下,抢在第一时间去做女方父母工作,将矛盾化解到最低程度,并在一个公共处所让死者入土为安。男青年千恩万谢“唐书记秉公断事”,帮他免除了一场“倾家荡产”之灾。唐吉龙常说:“矛盾同和谐是水火不容的,只有及时有效地化解矛盾,和谐社会才能长治久安。”
2011年,唐吉龙荣登全县优秀共产党员光荣榜;2012年,黄河村党支部又荣获全县优秀基层党组织称号。
来源:中国崀山网
作者:杨坚 通讯员 赵桂红 蒋绍勤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