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舜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发展构想

来源:中国崀山网 作者:李琼 编辑:redcloud 2012-03-21 16:02:35
—分享—

  舜皇山处于五岭山脉越城岭的北端,地处两省三县交界处,位于我国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分界线——南岭山脉越城岭中段,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主峰海拔为1882.4米,是全国众多名山大川中唯一一座以帝王名号命名的千古名山,历来是潇湘名山,也是中华民族舜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为“桂林-南岳衡山-新宁崀山”湘桂黄金旅游圈的腹地,水路空交通便利,区位优越。

  一、保护区资源概述

  1、保护区基本情况

  湖南舜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南省新宁县东南部,东经110°28′53″~111°18′34″,北纬26°15′06″~26°55′22″之间。东与湖南省东安县毗连,西、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资源两县交界,北与湖南省城步、武冈两县接壤,地处南岭山系越城岭中段和雪峰山系余脉,属雪峰山、越城岭两大山系形成的峡谷地带。系湘江和资水上游的分水岭。总面积21719.8 hm2,按功能划分,核心区9073.4hm2,占41.8%,缓冲区6656.7hm2,占30.6 %,试验区5989.7hm2,占27.6%。是一个以保护南岭山地中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及其区内栖息的生物物种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森林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同时也是一个集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研究、宣传教育、生态旅游和可持续利用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

  2、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

  由于独特的山地环境,在第四纪冰川期间,舜皇山成为众多动植物的避难所,生长着距今7000万年至2000万年前的第三纪、第四纪古老植物种类及其群落,是我国南岭山地和华中、华南植物区系交汇过渡的亚热带所特有的植被类型,如境内生长着银杏、银杉、资源冷杉、南方红豆杉、香榧、水青树等古树,素有“活化石”之称和“南方树木王国”、“生物基因库”的美称。

  优越的森林生态环境给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繁衍的理想之地。有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云豹、林麝、白颈长尾雉、黄腹角雉等;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大灵猫、黑熊、藏酋猴、白鹇、红腹锦鸡、蛇雕、大鲵等24种;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中收录的物种29种。已鉴定学名的昆虫有15目88科579属815种。32种名贵杜鹃,四季争艳,各领风骚;24种竹类,方、斑、紫、黑俱全,猕猴桃、南方人参、灵芝、香菇等山野佳品遍布山林。

  3、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

  湖南舜皇山自然保护区内群山绵延,层峦叠嶂,巍峨峻秀,可以说,山山耸奇峰,峰峰夹奇谷,谷谷出奇溪,溪溪有奇瀑。尤其雨过天睛后,远近高低的群山尽在云雾缭绕之中,似云,似雾,似絮,瞬息万变,气象万千,美轮美奂。桫椤江景区的华南五针松树干挺拔,枝叶繁茂,侧枝平展,树色墨绿,远观树冠呈层状分布,其视觉冲击令人震撼。原始林海,丘岗田园,玉女潭瀑布,双妃泛舟,神箭石,韦陀巡山,比翼双飞、情侣双双等景观也无不叫人心驰神往,流连忘返。总之,春观万顷花海,夏乘绿浪阴凉,秋眺金果红叶,冬赏玉琢冰雕,四时皆为生态旅游胜地,是休闲度假、生态观光、狩猎吸氧、游览避暑的旅游胜地。

  4、深厚的生态文化底蕴

  史载舜皇山为舜帝南巡驻陛之地。相传,上古五帝之一的舜帝南巡被这里的奇丽山水所吸引,在此狩猎、捕鱼、耕作,福泽于民,曾将十件宝物留给当地百姓,留下千古奇谈和美丽传说,众多名胜古迹与碑刻庙宇。舜皇宫始建于宋代(公元1600年前),后几经修复,解放初被毁,现仍残存有石墙、石门、石龛、石香炉、石碓、石磨、石桌等遗物。每年8月12日在舜皇山舜帝殿民间自发举行舜帝诞辰庆典。舜皇山也是人民抗日的长期活动据点,是红军长征经过之地,是开展红色旅游、弘扬爱国主义的理想基地。舜皇山也是汉族和瑶、苗、壮等少数民族杂居的地区,民俗风情丰富多彩,文化底蕴深厚。

  二、舜皇山旅游发展构想

  1、发展模式探讨

  在旅游发展的不同阶段,应该有不同的工作重心,即采用不同的发展模式。前期通常为资源导向模式,其工作流程为初步确定—统计一分类一挖掘内涵一再分类一转化(旅游产品);中期为产品导向模式,其工作流程为初步设计一试销一分析反馈情况一改进升级一进入(旅游市场);后期进入市场导向模式,其工作流程为细分一规模化生产经营一细分市场渗透一成熟有序市场形式一(旅游产业化)。

  当然,三种发展模式也不是在三个不同阶段截然分开的,在旅游发展的整个运作过程中,旅游资源的挖掘、产品的设计、市场的开拓都是相辅相成的,只是由于现实产业化发展水平在不同阶段的差异导致各模式的主导地位有所差异。

  2、旅游发展策略探讨

  (1) 理顺管理体制

  目前的这种管理体制,管理局面临事权财权不匹配,工作着力点不实,想管好而无力管,什么也管不了的局面,不能有效解决保护区、林业、林场三者之间的矛盾,不利于林区的稳定发展。必须理顺管理体制,建立责权统一的保护管理体制,保证各项决策和规划能得以连贯顺利地执行。

  (2)实施人才战略

  旅游竞争发展到最后阶段是人才的竞争,旅游人才是旅游业发展、旅游资源开发的关键。旅游业要具有国际竞争能力,必须在提高人的文化素质方面下功夫,不仅提高旅游经营管理者、旅游从业人员文化素质,而且努力提高全体公民的文化修养。通过在职培训、短期进修、专家讲座,以及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渠道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和生态环保及旅游服务意识。

  (3)打造具有特色的新旅游景点

  竹泽园具有竹聚、石奇、溪流不息、红军足迹,原始清幽等特点和优势。可以通过内筹外引、贷款、招商引资等多种措施筹措资金,进行生态狭谷漂流建设,搞好交通和通信网络的建设,提质扩容现有宾馆酒楼,完善休闲区内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如竹顶石屋、凉亭、石桌石凳、石像景观等,以及规划和整修进入休闲区内游步道,倾力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旅游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如竹木工艺品、绿色食品加工、石雕、竹贴画等,打造重现昔日红军长征路及湘桂古道风范具有特色的新旅游景点。

  (4)深入挖掘舜文化,培育旅游文化品牌

  全国众多名山大川中,舜皇山是唯一一座以帝王名号命名的千古名山,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因此,必须深入挖掘舜帝文化,推出舜帝文化观光、寻根祭祖、先民文化考古、史前文明探秘等旅游产品,培育旅游文化品牌迫在眉睫,也势在必然。对于饮食文化与民俗文化旅游商品品牌的塑造,则可以借助野樱桃、野猕猴桃、苦竹笋、甜竹笋等有形物品的开发,提供正宗地道的小吃,原生态的野果和工艺品,以满足旅游者多样性的需求。

  (5)正确定位,创新宣传促销

  首先,舜皇山的旅游开发应定位于绿色、生态、休闲旅游,将发展旅游文化业的观念嫁接于旅游从业人员的思想树上,使其明白旅游文化产业化的重要性,从而主动进行对旅游文化商品的宣传,实现某种意义上的全员推销。其次,要积极融入大崀山旅游发展,与崀山进行打捆营销,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手段,加强与各种主流媒体的合作,通过广告、新闻、专题片和电视剧等方式进行硬广告及软广告的国际、国内宣传。借助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和大湘西生态旅游圈大开发,以及崀山旅游发展空前的强势劲头,抓住机遇,创建4A级旅游景区,打造生态旅游示范区。

来源:中国崀山网

作者:李琼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新宁新闻网首页